許久未曾更新部落格,貼上兩年前為某雜誌撰寫的應景舊作,祝福大家2012年一切順利愉快!
自1939年起,每年1月1日這天,維也納黃金音樂廳總會飄盪著歡愉的樂音,伴隨著滿室燈火輝煌、雕樑畫棟、花團錦簇和爆滿的觀眾,維也納愛樂這個世界頂尖的樂團,用音樂為全球樂迷獻上新年的祝福…。
文:Harmony
萬眾矚目的音樂盛宴
時至今日,世界各地的知名樂團都經常舉辦新年音樂會,在悠揚的樂音中迎接新的一年到來;而這些音樂會的原型,則是維也納愛樂管絃樂團自1939年起舉辦的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」,在樂迷心中,這已是一塊閃亮而無可取代的金字招牌。音樂會的正式名稱是「維也納愛樂管絃樂團新年音樂會」(德文原名為Das Neujahrskonzert der Wiener Philharmoniker),每年的1月1日,固定於維也納的黃金音樂廳舉辦,至今已有超過七十年的歷史了。
走進這個神聖的音樂殿堂,映入眼簾的是狹長挑高的華麗大廳,現場人人盛裝出席,男士著西裝、女士著禮服,顯見對這場盛會的重視;璀璨耀眼的水晶燈、精美的雕像樑柱,以及滿室生香的鮮花,將大廳裝飾得更加金碧輝煌,天花闆上九位繆思畫像俯視著爆滿的觀眾,一同欣賞舞台上的演出;而這裡更是被專業人士評為全世界音響效果最好的三大音樂廳之一,因此,這絕對稱得上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頂級饗宴。新年音樂會的門票一張大約要台幣四萬元以上,即使如此昂貴,依舊有數以萬計的熱情樂迷擠破頭也要共襄盛舉,然而場地僅能容納兩千多人(1744個座位、300個站位),想買到票得提早一年預定才有可能,甚至有傳言目前得等上十年…由於一票難求,隻好透過電視與廣播,才能讓全球數億樂迷一起共享這份用音符精雕細琢的新年賀禮。
金色大廳的雕像樑柱(上圖)以及飾以繆斯畫像的天花闆(下圖)
維也納愛樂 v.s.史特勞斯家族
要介紹維也納新年音樂會,就不能不提史特勞斯家族。家族大家長老約翰史特勞斯與三個兒子小約翰、約瑟夫與愛德華都是知名音樂家,四人聯手打造了傲人的史特勞斯家族王朝,也一同將原本被樂壇認為不入流的圓舞曲推向世界舞台,圓舞曲節奏輕快,旋律優美,是最能呈現奧地利風情的音樂體裁。史特勞斯家族不僅在維也納當地頗負名望,在整個奧地利也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,經常應邀為各種官方或私人活動譜寫新作,尤其小約翰史特勞斯,一生創作了五百多首的圓舞曲,被稱為「圓舞曲之王」,而1884年為了慶祝小約翰史特勞斯演出屆滿四十週年,維也納還曾宣佈放假一星期,全市懸掛國旗,足見他在維也納人心中崇高的地位。
原本維也納愛樂與史特勞斯家族並無交集,因為家族本身擁有六個樂團來演奏自家作品,並不與其他樂團合作,直到1873年,小約翰舉辦一場宮廷歌劇院舞會,邀請了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管弦樂團參與,當中也包含維也納愛樂的成員,才開始了史特勞斯家族與維也納愛樂這兩大勢力的合作關係。
而維也納愛樂將史特勞斯音樂列為例行演出曲目的傳統,則始於1929年。當時樂團的指揮克萊門斯.克勞斯是當代研究史特勞斯家族音樂的翹楚,他在薩爾茲堡音樂節當中,指揮了一場名為「史特勞斯圓舞曲作品展」的演出,得到熱烈的迴響,讓史特勞斯的圓舞曲不再隻是舞會、慶典活動中的陪襯音樂,而登上音樂會的正式演出曲目,這也成為日後新年音樂會的雛型。
位於維也納市立公園內的小約翰史特勞斯塑像
ABIX
70載的傳統與榮耀
1938年,二次大戰爆發前夕,納粹德國與奧地利合併後改稱為德意志帝國,失去主權的奧地利人民心中充滿無奈與悲憤的情緒;隔年,也就是1939年,克勞斯為凝聚奧地利人情感、用奧地利本土音樂喚醒人民心中的民族意識,於是在12月31日舉行了一場名為「Special Concert」的跨年音樂會,全程演奏史特勞斯圓舞曲,這也是維也納愛樂於新年期間固定演奏史特勞斯圓舞曲的濫觴。而真正在元旦當天舉行的新年音樂會其實是第二屆,這場名為「史特勞斯音樂會」(Johann Strauss Concerts)的演出,於1941年的1月1日舉行;但是「新年音樂會」(New Year's Concer)的名稱則一直到1946WinMac style="font-family: '新細明體','serif';">年才真正被使用。
此後,音樂會每年固定在元旦當日舉辦,地點則是維也納樂友協會大樓的「黃金音樂廳」(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,又被稱為「金色大廳」),至今已成為一年一度樂壇的盛事。近年來演出曲目偶而會穿插其他作曲家的作品,但仍以史特勞斯家族的音樂為主,包含圓舞曲、波卡舞曲和進行曲。曲目每年都會更換,但某些經典樂曲則幾乎年年出現,尤其小約翰史特勞斯的《藍色多瑙河》更是每年必定演出的固定曲目,而老約翰史特勞斯的《拉德茨基進行曲》則經常用來作為壓軸演出,指揮會帶領現場觀眾跟著節奏鼓掌,將全場氣氛帶到最高潮。而指揮與樂團團員用各國語言對全球觀眾道「新年快樂」,則是另一個既溫馨又有趣的橋段,聽到自己國家的語言出現在這樣的國際盛會,總令人倍感親切與興奮!
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一職,更是全球音樂界關注的焦點,能獲選為指揮,可說是種莫大的榮耀。創始的克勞斯在1945年被盟軍禁止演出,1946年的指揮工作由克利普斯接任,他將音樂會正式定名為「新年音樂會」;1948-1954克勞斯重執指揮棒,他於1954年逝世之後,由樂團首席小提琴手博斯科夫斯基接任,他會在舞台上邊拉小提琴邊指揮,頗有當年小約翰史特勞斯之風,而他也是新年音樂會史上擔綱最多次的指揮,從1955年一直到1979年因健康因素請辭,一共掌舵25年。之後樂團邀請美籍指揮家馬捷爾合作,他則是第一位非奧地利籍的指揮,至1986年為止一共合作7年。
當代巨匠 領軍演出
1987年起,維也納愛樂決定每年由樂團成員投票,從前一年與愛樂樂團合作過的指揮家當中,選出一位來擔任新年音樂會的指揮工作。這年第一位獲邀的是奧籍當代巨匠卡拉揚,他有「指揮皇帝」的美譽,由於健康因素隻合作一年,這場演出普遍被認為是史上最完美的一場新年音樂會。之後,新年音樂會與多位知名指揮家合作演出,包含名列當代十大指揮家當中的四位(其餘幾位已離世):阿巴多、祖賓梅塔、小澤征爾,以及前述的卡拉揚。1992年,原訂由另一位十大指揮之一伯恩斯坦擔綱,但他在演出前驟逝,因而由小克萊伯接手。除此之外,擔任過指揮的還有慕堤、哈農庫特、楊頌斯、巴倫波英與普烈特等人,都是當代大師,也因此,人人都將膺選為指揮視為至高的榮耀,世人每年也都在關注,這次的指揮又會是哪位名家。
2009年的指揮是美籍阿根廷裔的巴倫波英,他是位指揮家與鋼琴演奏家;2010年的指揮一職,則由2008年的普烈特再次出任。普烈特是法國指揮家,2008年擔任指揮時為83歲,寫下歷年來新年音樂會最高齡指揮的紀錄,這次他又將打破自己所創下的紀錄。普烈特對於管絃樂音色的細膩變化非常敏銳,處理史特勞斯音樂的方式極為獨到而優美,令人期待。而已經出爐的曲目包含小約翰史特勞斯的《一心一意》,以及《早報圓舞曲》等,安可曲則毫無意外的是《藍色多瑙河》與《拉德茨基進行曲》,相信又是一場讓觀眾如癡如醉、情緒沸騰的精彩演出。
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從克勞斯創始之初就成為奧地利人的精神象徵,在戰火中給予人民無限希望。克勞斯不僅確立了新年音樂會的形態,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 - 也就是史特勞斯音樂所代表的奧地利文化,一種樂觀而朝氣蓬勃的民族性;而透過這場已成為傳統的音樂會,更將這種精神與形象深植於世人的心中。不隻在新年期間將歡樂與正面的訊息傳遞給全球樂迷,也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傳承,讓奧地利、維也納愛樂和史特勞斯音樂,都在音樂史和人類歷史上,烙下無法抹滅的深刻印記。
(原文刊載於2010年一月 高鐵商務艙TPlus雙月刊)
2012年擔任指揮一職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首席指揮楊松斯
後記:
兩年前的文章,因此僅紀錄到2010年。
2011年指揮一職由奧地利指揮家、現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藝術總監弗朗茲·威爾瑟-莫斯特(Franz Welser-Möst)出任,他也是明年2013年預定的指揮人選。今年(2012年)則由2006年的馬裏斯•楊松斯(Mariss Ivars Georgs Jansons)再度出馬。楊松斯是拉脫維亞籍指揮家,目前擔任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首席指揮,他的作風嚴謹中不失活力熱情,對音色極為考究,處理音樂也充滿層次感,是當代最獲好評的幾位指揮家之一,也被稱為「古典音樂的票房保證」。身在台灣的朋友,2012年1月1日晚間6點15分,台視財經台將以Live播出這場音樂會,台視主頻道則於當晚23點45分播出,就是今晚了,讓我們與全球80多國、超過10億的樂迷,一同以這份音符雕飾的新年賀禮,來迎接2012的第一個夜晚吧!
附錄:歷年指揮列表
- 克勞斯:1939、1941-1945、1948-1954
- 克利普斯:1946-1947
- 博斯科夫斯基:1955-1979
- 馬捷爾:1980-1986、1994、1996、1999、2005
- 卡拉揚:1987
- 阿巴多:1988、1991
- 小克萊伯:1989、1992
- 祖賓梅塔:1990、1995、1998、2007
- 慕堤:1993、1997、2000、2004
- 哈農庫特:2001、2003
- 小澤征爾:2002
- 楊松斯:2006、2012
- 普烈特:2008、2010
- 巴倫波英:2009
- 威爾瑟-莫斯特2011(、2013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